林產類加工大變革 邁向森林精油初級加工里程碑:林業保育署領軍 輔導林農「萃」出香氣與產值

「玉桂出雲山」土肉桂精油及純露、「解碼柳杉」精油創新商品陸續問世,引起愛好者注目。本土森林精油今年更將百花齊放,為推動國產精油的產業鏈,農業部去(2023)年下半年新增「森林精油」為林產品初級加工項目,鼓勵林農或林業合作社一起投入生產臺灣香氣行列,將每年約3千公噸的莖葉、枝梢殘材等林業剩餘資材萃出精油。結合產官學的合作,將以往不受重視的林業剩餘資材多元利用,創造最終木材收穫前的額外收益。

「林業保育署所發展的森林植物精油,是國產精油其中一個分支」,林業保育署森林產業組林產利用科科長許賢斌說,「我們聚焦人工林裡的造林木及其他原生植物利用。」

在國內種植的植物,經國內廠商或農民萃取製成的精油,都可以列為國產精油,例如在國內種植薰衣草所萃取出來的精油,就是如此。林業保育署取用的精油原料是源自於森林內的造林木,或其他原生植物為主,即「本土的森林植物精油」。

談到森林產業,許多人只會想到「木竹材的生產」。但在國內,除了木、竹材的森林主產物,其他的非木材林產物,即「森林副產物」或稱「非木質林產物」,也相當豐富多元。林業保育署森林產業組組長張偉顗指出,以往林地木材生產只取用材的部分,剩下莖葉、枝梢殘材等林業剩餘資材沒有被利用,很可惜,而且造林木像紅檜、香杉、柳杉、樟樹等有特殊的香氣,很值得被萃取、開發為森林特色產品。


巒大杉因木材香氣濃郁,故又稱「香杉」,是臺灣珍貴針葉樹材,枝葉極具開發本土森林精油的潛力。(圖片提供/南投分署丹大工作站)

精油已是林農加工新選項 首座林業初級加工場指日可待

臺灣國有人工林面積將近160萬公頃,林木伐採後的用材量約七成,其餘枝梢殘材約三成,換算每年至少可產出3千公噸的林業剩餘資材。配合本土森林植物精油發展需求,農業部去年6月修正「農產品初級加工場適用之特定品項及其加工方式」,將「森林精油」(即木材精油及純露)列入林產類的初級加工範疇,規範可加工的精油原料以常見10種造林木為主,原木限紅檜、臺灣扁柏、臺灣杉、香杉、牛樟、臺灣肖楠等6種樹種原木;枝葉則限臺灣肖楠、柳杉、龍柏、白千層等4種樹種枝葉及土肉桂葉。

張偉顗說,「租地造林(承租國有地,林木收益屬私人)林農,還有一些本身擁有大片森林的私有林林農,他們可以在自身林地設置初級加工場生產森林精油,再販售給廠商加工製成精油相關產品。」根據最新法規的規範,所有林農皆可以在林地內設置初級加工場,將林木伐採後剩餘枝葉、枝梢殘材進行粗解、蒸餾等初級加工作業,合法生產森林精油,增加收入管道。

農業部2020年發布「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並公告「農產品初級加工場適用之特定品項加工產品及其加工方式」,當時林農就可以於林地內設置初級加工場,進行特定品項加工。許賢斌說,林產業的加工相對單純,過去加工只做到粗解、製材、製炭、蒸餾木醋液等部分,這些在林業機具室就可以處理,「而且,以往林農將林木砍下來,多直接運下山給合法製材工廠,其他就棄置林地,所以過去林業不會有人在林業機具室的基礎上增設初級加工場,因為也用不到。」

張偉顗強調,無法預期達到足夠的經濟效益,就不會有人願意花錢去蓋初級加工場,如今,在林業保育署的帶頭發展下,本土森林植物精油的經濟效益逐漸浮現,因此精油原料與萃取方式,去年6月剛被列入農產品初級加工名單中,法規的明確界定,對森林精油產業的發展有重大意義。許賢斌說,「現在法規鬆綁,森林精油成為林產品初級加工品的其中一員,林農未來可以選擇投入這個產業發展。」


張偉顗提到,將國產材多元利用,並形成完整的循環經濟體系,是林業保育署投入森林精油產業發展的重要目標。


許賢斌說,森林精油初級加工方式以水蒸氣蒸餾法與水煮式蒸餾法為主,相較於市面常見有機溶劑萃取法,成分對人體更加友善。

市場1%產值估約千萬元 本土精油消費可望帶動多重效益

「過去林農要等30、40年,等這些林木都長大了,才去砍伐這些樹種,這過程中他們幾乎沒有任何收益。」張偉顗感嘆,過往林農收穫木材,大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留下主要用材,將剩餘莖葉、枝梢殘材棄置林地,任其自然腐朽,徒增後續造林整地作業的期程,如今林業保育署帶頭發展非木質林產物,也同步輔導林農,「在林木生長期中,林農也可以將林業剩餘資材再利用,萃取出精油、純露,產生出額外經濟效益。」

林業保育署以香杉殘材為例,香杉殘材市售價格每公噸約4千元,每公斤香杉殘材精油收率15毫升,每公升香杉木材精油的原料售價可有1萬元;就全材利用的角度計算,每公噸香杉殘材可產出15公升精油,價值為15萬元,淨利至少有10萬元,相當具有產業化價值。

林業保育署森林產業組林產利用科技正陳美惠說明,「2023年全國精油進口總額約9億5千萬元,如果能增加1%轉為消費本土天然精油,預估國內將增加近千萬新臺幣的精油產值。」此外,根據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的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資料,精油貿易總額呈現向上成長趨勢,2009年起至今仍維持入超現象,顯見臺灣國人對精油的高度需求,因此輔導林農投入精油市場前景可期。

目前林業保育署與各地區分署負責的精油業務範疇,涵蓋國有林林木疏伐與剩餘資材精油萃取,主要萃取方式為「水蒸氣蒸餾法」與「水煮式蒸餾法」。前者將水置於植物下方加熱,透過水蒸氣萃取出植物的精油成分;後者則將植物浸泡水中,短時間內加熱到沸騰,將水分及植物釋出的精油成分化為蒸氣。水及精油蒸氣通過管道進入冷卻系統凝結成液體,再藉由比重差異進行油水分離,油層即精油,水層即純露。

租地造林林農和由租地造林林農合資而成的林業合作社,則是林業保育署目前輔導的對象。張偉顗表示,林業保育署經營森林植物精油的型態有二,一為國有林產生的剩餘資材,由各分署和學校、業者等共同合作投入精油研發;二為各分署輔導林農、林業合作社和後端精油業者結合發展,或將本身經營國有林的精油生產方式,和林農、林業合作社共享,「像苗栗南庄苗圃就是我們把設備建置完備,未來能讓當地林農、林業合作社利用生產精油。」


新竹分署「南庄地區林業剩餘資材循環利用系統」兼具生質物氣化爐、精油萃取等功能,可將林木剩餘資材轉換為有效資源。(圖片提供/新竹分署)

餘資材全材利用轉為熱能 各地區分署產品吸睛

許賢斌說明,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於南庄苗圃設置首座「林業剩餘資材循環利用系統」,目前仍處於試驗階段,若一切就緒將提供當地附近社區部落、林業合作社使用。他詳細介紹循環利用系統運作模式,「將木片粉碎成顆粒狀後,讓其輸送至氣化爐,通過高溫900度的燃燒,產生可燃氣體木瓦斯,持續每小時提供約100至150公斤的燃料,產生循環熱能,再藉由風管將熱能導向精油萃取機的加熱模組與香菇乾燥機械,燃燒後產生的爐渣為比木炭高質地的多孔性碳塊,可以改良土壤性質。」

林業剩餘資材循環利用系統運用林木破碎機、精油萃取機、香菇乾燥機與生物炭多膛爐這些設備,透過機械加工或蒸餾萃取將林業剩餘資材轉換為有效資源,如燃料顆粒、植物精油與生物炭,同時運用系統產出的熱能,烘乾林下經濟段木香菇,實踐全材利用讓資源能夠永續循環,一舉多得!

經過初級加工產製而成的精油、純露被劃歸入農產品範疇,屬於原料端的生產,為單純的粗製原料而非市售產品,不能與「精油商品」一概而論。市售「精油商品」依據是否具有醫療療效,可分為藥品、非藥品兩大類,藥品類須遵守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藥事法》規定;非藥品類又可細分化妝品、環境用藥與一般商品三個子分類,均受相關領域法規規範。


林業加工相對單純,伐木造材後木材便會堆置、送往製材廠,製碳也不需初級加工場,森林精油可望帶來林農初級加工場的首例。(攝影/林慧貞)

林業保育署不涉及後端精油商品的產銷,但會鼓勵八個分署與林農、林業合作社利用林業剩餘資材投入精油原料生產,並和學校、業者等相關產學單位進行合作,建立從原料到產品的完整產銷環節,包括臺中分署與中興大學合作推出「玉桂出雲山」土肉桂精油品牌;臺東分署與璞草園「解碼柳杉」系列產品;南投分署與森林邦的香杉精油。

新竹分署與賽夏族林業合作社推出南庄橙精油、純露;嘉義分署與阿里山林業合作社研發肖楠香水;宜蘭分署與森產者工坊開發柳杉精油香水;屏東分署有黃荊精油溫熱眼罩、按摩油等;花蓮分署推出柳杉葉純精油,以及與木酢達人合作,推出紅檜精油搭配臺灣黑熊「熊炭吉」擴香石精油產品,今年農曆年前一推出就秒殺。


南投分署推出香杉純露噴霧與精油,香杉精油為目前所知雪松醇含量最高的精油,能促進副交感神經活性、紓壓放鬆。


南庄橙果實、葉片氣味濃郁獨特,賽夏族人過去應用於飲食、醫療、祭典,是重要的民族植物。(圖片提供╱新竹分署)


新竹分署與苗栗南庄賽夏族人共同復育南庄橙,枝葉蒸餾萃取純露在當地「森林小站」販售。

精油檢測中心釐清成分、建立風土學 第三方認證「從產品看見國產材」

林業保育署積極投入精油生產,對於精油成分的把關也有一套標準,精油成分潛藏混雜不明的疑慮,除了人為添加,也因為植物本身的性質。許賢斌說,「光是同一種植物,可能北中南的族群,就具有不同成分,或許60至70%的主要成分相同,但剩餘30至40%的成分有差異」,因此釐清本土植物製成的精油成分尤為重要。

陳美惠提到,今年也會透過國產精油檢測中心,將有潛力的特有種植物進行精油成分分析,建立精油風土學。「不同地區的水土會影響精油香氣、成分組成與含量高低,同一物種在臺中種和在臺東種出來的成分與香氣會不同。」她舉例,有業者將同物種、不同地區產出的紅檜精油送至國產精油檢測中心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出不同的精油圖譜呈現,可見若能夠完善精油檢測分析,未來精油產品希望調出什麼味道,就知道要去哪個地方購買精油原料。

未來,國產精油檢測中心將成為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iwan Accreditation Foundation, TAF)認證的機構,針對驗證的精油檢測項目,出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檢驗報告,後續也會推出林業保育署支持的第三方精油驗證標章,作為國產材製成的精油原料端驗證。張偉顗表示,看見市面上販售的相關精油產品有此標章,就代表它有使用經過檢驗認證的國產材精油原料,「精油產品的原料中有來自國產材的部分,讓消費者從精油產品看到我們的國產材產業。」


花蓮分署將柳杉枝梢殘材輔導周遭如紅葉部落蒸餾精油。另一款「熊炭吉」擴香石,內含25克竹炭,一滴紅檜精油滴落在擴香石上,滿室清香。



文章轉載自:農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