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今在臺南區農改場辦理「農產加值打樣服合成果發表」,聚集全臺北中南東共12處打様中心學者專家與會,現場展示芒果等約30種芒五顏六色蔬果乾、果粉令人驚豔,讓外界看到臺灣農業科技耀眼成果。
「未來市場潛力無窮!」與會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特聘教授謝昌衞說,農產天然色彩蔬果和米糧加工品技術門檻不是問題,以往主要挑戰在市場銷售端,這幾年食安、碳足跡等需求,市場接受度大增,粗估國產(內)果乾等銷售金額約2至5億元,未來會有很大成長空間。
現場展示臺灣農業多元加工樣態,包括有芒果、鳳梨、花椰菜、蘆筍、柑橘、葡萄等約30款五顏六色的蔬果乾、果粉,除可食用,果粉也能用在香料用途。
出席的業者聯興、盛達珍、勝嘉、花生什麼事和樁盛米舗5家,分別為已申請初級加工場,正申請及籌畫等分階段現身來分享投入過程。
農委會科技處長王仕賢、臺南區農改場場長楊宏瑛、農糧署南區分署長羅正宗等人與會,王仕賢等人說,近3年來農產加工整合服務體系已提供6,148人次諮詢服務,完成2,554件農產加工打樣,全國已有27間農產品初級加工場,藉由農產加工加值全方位輔導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