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茶改場研發咖啡醱酵技術】咖啡X水果 風味加值

據統計,目前國內咖啡豆一年消費總量約4萬公噸,國產咖啡僅占全國咖啡豆總用量2.25%,其餘倚賴進口。對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首次針對咖啡加工後製醱酵階段研發創新技術,融合檸檬、鳳梨釋迦及柑橘等臺東當地盛產水果,成功讓咖啡帶有濃郁水果風味,不僅提升國產咖啡的多元風味,並建立國產咖啡新價值。

茶改場指出,國人平均每年喝掉約177杯咖啡,僅次於日本的354杯、韓國的295杯,為亞洲第3名,顯示國內咖啡消費市場還有增加的空間,更帶動國內咖啡種植風潮。據調查,國產咖啡栽培面積,由民國96年約560公頃成長至110年約1167公頃,十幾年間栽培面積倍增;然而目前國內咖啡豆仍多倚賴進口,因此,國產咖啡更需要多元風味來吸引消費者。

大幅提升咖啡品質

臺灣花東地區咖啡栽培面積約220公頃,環境以中低海拔為主,其中,臺東縣內咖啡種植面積約143公頃左右,僅次於屏東縣與南投縣,已成為國內重要的咖啡生產基地之一。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咖啡生豆品質會因不同的生長環境、栽培管理與加工處理方式而有所差異,為穩定增加咖啡風味的豐富度,茶改場臺東分場近年研發咖啡後製加工醱酵處理技術,利用國產咖啡於醱酵階段融合當地盛產水果,如檸檬、柳橙、鳳梨釋迦、香蕉及鳳梨等,並搭配控制醱酵環境的條件,如溫度及時間等因子,成功讓臺東咖啡帶有濃郁香甜水果風味,大幅提升咖啡品質,增加風味豐富度與層次感。

蘇宗振強調,這項技術的水果材料可取自農家或食品加工業者的剩餘資源,除讓咖啡帶有豐富水果風味,也增加在地水果的多元利用,解決部分產銷問題,同步達到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及農業剩餘資源利用雙重目標。且可應用於全國咖啡產區,創造出不同的咖啡特色,未來農友或企業對該技術有興趣,可洽茶改場臺東分場,以取得相關製造方法的技術授權。

淺中焙果香特色更濃郁

要如何掌握並體驗臺東咖啡果香風味的特色?茶改場臺東分場助理研究員黃校翊表示,一般來說,具有花香或果香特色的咖啡生豆,建議以「淺中焙」的烘焙程度處理。因為若採用重烘焙,過程中的溫度太高、時間太長,生豆的果香、花香會揮發,若採用極淺焙或淺焙,則可能殘留生豆味,進而影響咖啡的風味。至於沖泡方式則不限,無論是義式、賽風式、摩卡沖泡法或過濾式等,都可品嘗到臺東咖啡的濃郁水果風味。

農委會茶改場讓咖啡與水果的相遇成真,推出具水果風味的特色咖啡。(農委會茶改場臺東分場提供)
農委會茶改場讓咖啡與水果的相遇成真,推出具水果風味的特色咖啡。(農委會茶改場臺東分場提供)
臺灣東部鄰近太平洋,氣候溫暖,適合咖啡生長。(農委會茶改場臺東分場提供)
臺灣東部鄰近太平洋,氣候溫暖,適合咖啡生長。(農委會茶改場臺東分場提供)
國內咖啡莊園或咖啡農皆具備後製與烘焙等技術,所產咖啡豆風味多元。(記者蘇育玄攝)
國內咖啡莊園或咖啡農皆具備後製與烘焙等技術,所產咖啡豆風味多元。(記者蘇育玄攝)
透過醱酵技術,讓臺東咖啡帶有濃郁香甜水果風味,後製加工提升咖啡品質與層次感。(農委會茶改場臺東分場提供)
透過醱酵技術,讓臺東咖啡帶有濃郁香甜水果風味,後製加工提升咖啡品質與層次感。(農委會茶改場臺東分場提供)
國內咖啡莊園或咖啡農皆具備後製與烘焙等技術,所產咖啡豆風味多元。(記者蘇育玄攝)
國內咖啡莊園或咖啡農皆具備後製與烘焙等技術,所產咖啡豆風味多元。(記者蘇育玄攝)
茶業改良場首次針對咖啡加工後製醱酵階段研發創新技術,融合鳳梨釋迦,不僅提升國產咖啡的多元風味,也建立國產咖啡新價值。(記者蘇育玄攝)
茶業改良場首次針對咖啡加工後製醱酵階段研發創新技術,融合鳳梨釋迦,不僅提升國產咖啡的多元風味,也建立國產咖啡新價值。(記者蘇育玄攝)
國內咖啡莊園或咖啡農皆具備後製與烘焙等技術,所產咖啡豆風味多元。(農委會茶改場臺東分場提供)
國內咖啡莊園或咖啡農皆具備後製與烘焙等技術,所產咖啡豆風味多元。(農委會茶改場臺東分場提供)
國內咖啡莊園或咖啡農皆具備後製與烘焙等技術,所產咖啡豆風味多元。(記者蘇育玄攝)
國內咖啡莊園或咖啡農皆具備後製與烘焙等技術,所產咖啡豆風味多元。(記者蘇育玄攝)
國內咖啡莊園或咖啡農皆具備後製與烘焙等技術,所產咖啡豆風味多元。(農委會茶改場臺東分場提供)
國內咖啡莊園或咖啡農皆具備後製與烘焙等技術,所產咖啡豆風味多元。(農委會茶改場臺東分場提供)
國內咖啡莊園或咖啡農皆具備後製與烘焙等技術,所產咖啡豆風味多元。(記者蘇育玄攝)
國內咖啡莊園或咖啡農皆具備後製與烘焙等技術,所產咖啡豆風味多元。(記者蘇育玄攝)
咖啡沖泡小撇步。(資料來源:農委會臉書粉絲專頁、記者李佩玲整理)
咖啡沖泡小撇步。(資料來源:農委會臉書粉絲專頁、記者李佩玲整理)
全臺咖啡產區特色。(資料來源:農委會臉書粉絲專頁、記者李佩玲整理)
全臺咖啡產區特色。(資料來源:農委會臉書粉絲專頁、記者李佩玲整理)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