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加工眉角多 一條龍服務好幫忙 農產加工整合服務中心
生鮮農產品保存期限短,加工可延長保質期,同時提高附加價值。
生鮮農產品保存期限短,加工可延長保質期,同時提高附加價值。

文/葉小慧 攝影/吳尚鴻

近幾年臺灣生鮮農產品外銷遭逢巨大挑戰,新冠疫情拉長了運輸時間,各國對生鮮農產品檢疫要求逐步趨嚴,不可抗力的因素多,變數也大,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為此強化外銷、加工、內銷三支箭,特別是附加價值高的農產加工品,既能調節產銷,降低季節性因素影響,無論內銷或外銷,均相對生鮮農產品容易。

今(2022)年10月上旬,農委會農糧署(簡稱農糧署)宣布,協助農產初級加工產品拓展外銷通路,將臺灣小農們生產的茶葉、茶包、果乾等8項產品陸續在日本的通路上架,包括日本北海道旭川市觀光產物情報中心、道之驛及富良野NATULUX飯店、農民市集等4間觀光地區的實體通路,並於自然屋、樂天(RAKUTEN)等2家線上跨境電商同步販售。
為了協助臺灣小農克服投入加工的種種挑戰,2020年《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正式上路實施,同時農委會成立「農產加工整合服務中心(簡稱整合中心)」,至今已經邁入第3個年頭,農產初級加工產品開始外銷日本,意味著臺灣農業發展正進入新的篇章——小農加工加值。

串聯全臺打樣中心 提供一站式服務

為了縮短農民跨過加工技術門檻,縮短試誤的時間與成本,農委會在整合中心成立之後,陸續在旗下農業試驗所、各區農業改良場、茶業改良場,並邀請具農業學研區域性代表的中興大學、宜蘭大學、嘉義大學等陸續成立加值打樣中心。負責營運整合中心的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簡稱農科院)產業發展中心產業分析組組長洪良政表示,截至今年11月為止,整個農產加工服務體系計已成立16家加值打樣中心(簡稱打樣中心),「整合中心成立的任務之一,就是協助這16家打樣中心完成串聯。」

以研究單位為主的打樣中心,主要協助農民諮詢和打樣,透過諮詢和打樣過程讓農民復盤自身產品和評估樣態是否適合加工,「同樣是果乾,芒果乾和草莓凍乾卻是兩種不同的加工方式,過程中就要評估這些加工方式的產品有什麼好處?」洪良政說,評估樣態牽涉到成本問題,打樣產品並不用來販售,在此同時也讓農民了解到農產品變成初級加工品「中間原來有這麼多的事情要做。」其次是食品安全衛生觀念是最重要的一環,「只要是加工品,無論食品加工過程或是最後標示,都必須符合食品安全衛生(法規標準)。」

而在整合中心,提供的則是從諮詢、打樣、量產、包裝到行銷的一條龍服務,「當農友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個打樣中心,整合中心有服務專線,或透過網路,或到中心面對面,讓農民不管在哪裡都能直接透過我們諮詢。」洪良政說,透過諮詢過程了解農民的需求,若是打樣,會依照產品或所在區域推薦就近適合的打樣中心,打樣之外的問題如食品安全衛生、安全檢測、量產、包裝、通路等,「所有與初級加工相關的問題,都一個窗口直接答覆,我們可以幫你回答,或是請相關專家回覆。」

(圖片提供/農產加工整合服務中心)
(圖片提供/農產加工整合服務中心)

洪良政強調,打樣中心的打樣服務至今仍是免收費,這是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的用心,希望能讓農民了解初級加工,讓農民在評估打樣時,除了花時間與自己準備材料以外沒有其他負擔。當諮詢與打樣完成,開發過程來到量產階段,若不進行委託代工,選擇自行成立初級加工場,洪良政坦言因為有基礎條件,會比較複雜,時間也較長。

初級加工場輔導單位是依農產性質,分由農糧署、林務局或漁業署負責,截至今年11月底已有41家初級加工場,分別有37家農糧類、4家水產類。當農民申請農糧類初級加工場,農糧署加工科會主動與農民聯繫,確定幾個先決條件。首先是加工場所在地目是否符合,由地方縣市政府判定;加工場域的設計與規畫,則委託食品工業研究所協助,以盡速成立加工場為目標,輔導結束後最後由農糧署核發場證。

如果農民覺得打樣之後有賣相,卻不想自己投資成立加工場,可以委託合法加工廠代工,這時整合中心會幫忙媒合適合該產品的代工廠,「過去農民自己想委託代工廠,一般代工廠不會理你,或根本不知道能找誰做,整合中心和打樣中心在服務過程中,會把曾經合作過的加工廠逐步建立名單。」洪良政並表示,若合作有不錯結果,整合中心甚至會和該家工廠簽訂合作意向書。

提供公版包裝與貼標 積極媒合行銷通路

量產之後就是包裝,「包裝不管自己做或是找代工做,初級加工產品的標示都必須符合食品標示法。」洪良政說明,一般代工廠幫忙加工產品,通常不會幫忙包裝和銷售,農民找人代工做出小批量之後,得找設計師開發包裝,印製也需要一定的數量,對農民而言都是不小的負擔。整合中心看到農民的需求以及發展上的障礙,提供了公版包裝與公版貼標的服務。

「包裝的材質和設計都是現有的,包含加工食品包裝需要的合法標示。」洪良政表示,整合中心鼓勵農民用現有的包材,減少摸索的時間,貼標部分則請設計師設計,較具質感與美感,同時將應有的食品標示全部設計進去,「農民用了公版貼標,就不會被指標示不全!」他補充,沒有標示將罰款6萬元、標示錯誤罰8萬,營養標示必須送檢,整合中心也會幫忙找到送檢單位,若該單位有和整合中心簽訂合作意向書,還可能提供農民優惠的檢測服務。

此外,農民申請公版貼標,整合中心提供前50張免費的好康;若農民採用公版貼標時想自行印製,整合中心也會提供印刷檔案,洪良政說,「等於少了自己開版的費用,直接找印刷廠就好。」

「包裝這一塊,一是希望降低農民的成本,提高包裝的質感;二是避免標示觸法問題,三是如果包裝項目需要檢測,可以幫忙媒合。」整合中心持續開發包裝的相關服務,包括去年開始推出組合禮盒包裝,例如「食上樂農」禮盒,除了內含產品需要經過評選,也會透過區域聯盟進行區域型的禮盒包裝,針對季節性或主題性元素打包,「1個禮盒1次就有5、6個農民受惠。」

公版包裝樣式多元,標示資訊完整,減少農民摸索的時間和設計成本。(圖片提供/農產加工整合服務中心)
公版包裝樣式多元,標示資訊完整,減少農民摸索的時間和設計成本。(圖片提供/農產加工整合服務中心)

至於行銷部分,洪良政坦言,目前整合中心的人力、物力尚無法自行開拓通路,因此大部分都是與現有的線上(網路)、線下(實體)通路進行媒合。線下部分,每年會辦理大型發表會或展售會,適時搭配各個農業改良場的成果發表會或開放日,並繼續評估與開發相關的實體通路,或協助農友尋找。

線上部分,則輔導農民到網路上架,除了爭取入選「農村好物」,也充分利用國際處的「農業嘉年華」、農糧署的「農良直賣所」以及漁業署的「鱻魚購」,還有國際處所提供如何上架現有電商平臺的課程,「現有電商平臺的抽佣都很高,小農加工不是有機就是產銷履歷,成本比較高,難有利潤。所以會以比較沒有抽佣問題的平臺為主。」以降低農民上電商平臺的門檻。

整合中心3年來的諮詢件數已超過1萬件,打樣約6,000多件,實際成立初級加工場目前為41家,成功量產的產品為80多件,約8成以上農民打樣後沒下文,是因為發現原來加工要這麼多程序,注意非常多的事情,覺得太麻煩,洪良政提醒,「農產做加工跟供應食品加工廠是一個零合遊戲,做加工會希望原料便宜,銷售利潤較好,賣給食品加工廠很難有鮮果的利潤,這也是農民想自己加工的原因。」

小農加工有特色 最低成本從學習開始

許宏賓從生產到加工都先投入時間學習與了解,不吝分享自己走過冤枉路的心得。(圖片提供/許宏賓)
許宏賓從生產到加工都先投入時間學習與了解,不吝分享自己走過冤枉路的心得。(圖片提供/許宏賓)

許宏賓表示,小農加工的特色,一是自產自銷,從源頭用心栽種後自己加工,能夠掌控完整的產銷流程;二是產品原料限量,可以現場即做,雖然是加工品,如桑葉採收馬上清洗進行初級加工,變成桑葉茶,新鮮度仍然優於一般食品加工廠的產品。原本從事生技產業的他指出,從2007年摸索從農走了很多冤枉路,從滿懷夢想到回歸現實,才以適時適地原則投入種植桑椹,並以不用農藥的產銷履歷為目標。

產銷履歷驗證需要時間,但生產標準化,有生產曆、栽培曆、病蟲害防治曆可以依循,許宏賓說,「什麼時候要施有機肥、施用多少?什麼時候剪枝?到風險怎麼控制,我覺得非常棒。」他進一步分享,7、8年前通過產銷履歷驗證的第2年就接到大苑子的訂單。有了這樣的經驗,當他開始做農糧產品加工室,也以符合食品安全衛生要求的GHP規範進行,政府再推農產初級加工,可以很快接軌跟上。

許宏賓表示,建置農糧產品加工室時,政府單位提供許多協助,比如第一關須符合法律規定的合法使用土地和建物,申請通過之後,第二關要送縣市政府各單位申請,特別是衛生局要求的食安,都是按照法規要求進行。而申請初級加工場時的第一關,則是需要先上課,「因為有太多專有名詞,人要有專業知識,所以先參加農糧署辦理的課程小時,完成後每年都回去衛生講習。」

許宏賓表示很多課程他不只上一次,每次上都會有不同的收穫,而且所學只要落實,威力就愈來愈強大。
許宏賓表示很多課程他不只上一次,每次上都會有不同的收穫,而且所學只要落實,威力就愈來愈強大。

為了落實食品安全衛生的目標,許宏賓又去進修HACCP和ISO的課程,「了解到必須管制哪些微生物危害、化學危害和物理危害。所以做初級加工真的跟食品廠差不多,只是初級加工規模小一點,食安標準一樣不打折。」上課上那麼多,難免農民會產生卻步,不過許宏賓建議,「小農都要先去上課,才會了解初級加工,因為消費者真的很在意食安問題,生產和加工真的是不同領域!現在市場競爭激烈,不能只是想從生產角度解決盛產的問題。」

許宏賓更指出,加工牽涉的層面很大,如果因為想解決盛產才來做加工,一般時間都很緊迫,短時間處理有難度,但可以花一點時間上課,就知道大致情形,可以少量試作樣品,看成品是否有市場概念,先做前期的整合,後面再微調修正路線,然後就會漸入佳境,「你做的東西會愈來愈接近目標市場,愈符合客戶的需求,包裝設計也有初步規範,後面就比較順利,如果是生產導向,後面調整幅度會很大,遇到問題會比較辛苦。」

許宏賓直言,做之前要先想清楚,「但想清楚這件事情,也不是自己想一想就能清楚,去上課就會清楚。那些機構和專家即使解決不了你的問題,也會幫忙反映尋求解決方案。」他強調大家回歸理性,「想做農產加工,也要有決心去上個6天課程吧?學習是避免走冤枉路的最低成本,是農委會才有這種好康!只怕你不學而已。」

他盛讚整合中心的一條龍服務,「提供農民欠缺的服務,省時省錢快速又有效率。」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