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保育署積極投入精油生產,對於精油成分的把關也有一套標準,精油成分潛藏混雜不明的疑慮,除了人為添加,也因為植物本身的性質。許賢斌說,「光是同一種植物,可能北中南的族群,就具有不同成分,或許60至70%的主要成分相同,但剩餘30至40%的成分有差異」,因此釐清本土植物製成的精油成分尤為重要。
陳美惠提到,今年也會透過國產精油檢測中心,將有潛力的特有種植物進行精油成分分析,建立精油風土學。「不同地區的水土會影響精油香氣、成分組成與含量高低,同一物種在臺中種和在臺東種出來的成分與香氣會不同。」她舉例,有業者將同物種、不同地區產出的紅檜精油送至國產精油檢測中心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出不同的精油圖譜呈現,可見若能夠完善精油檢測分析,未來精油產品希望調出什麼味道,就知道要去哪個地方購買精油原料。
未來,國產精油檢測中心將成為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iwan Accreditation Foundation, TAF)認證的機構,針對驗證的精油檢測項目,出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檢驗報告,後續也會推出林業保育署支持的第三方精油驗證標章,作為國產材製成的精油原料端驗證。張偉顗表示,看見市面上販售的相關精油產品有此標章,就代表它有使用經過檢驗認證的國產材精油原料,「精油產品的原料中有來自國產材的部分,讓消費者從精油產品看到我們的國產材產業。」